浅谈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
早期阅读的有效方法,维系着幼儿阅读活动的成效,是早期阅读活动中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大家纷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各种有关早期阅读活动的教学探索,但由于对早期阅读认识不够准确和深刻,在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思考,其中有关早期阅读有效方法的研究更是有待深入。
一、激发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如利用排图活动,为幼儿提供一套顺序混乱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容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在此基础上,还可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图片,编成故事进行口述。其故事内容要接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经验和需要,易于被幼儿理解。其实幼儿最感兴趣的是与自己的真实生活或想象世界密切相关的人、事、物。如果故事中有幽默的语言、想象丰富的情节和精彩的结尾,那幼儿会更有兴趣去阅读。因此,能够反映幼儿童趣、想象丰富的故事情节最能打动幼儿,吸引他们阅读乃至重复阅读,,给幼儿带来无限阅读和思维的乐趣。
二、丰富阅读环境扩展知识
在区角开设图书角,添置构图新颖、颜色鲜艳、趣味性强的图书,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定期进行读物更换。教室里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的植物、动物,我们把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材料物品上,使幼儿一一对应,阅读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文字,也制成卡片让幼儿图文对照。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续编故事等形式表现。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
三、营造阅读氛围分享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分享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它既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又让孩子享受到成人的爱。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信息的传递、接受、反馈的互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活动等,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把情感交流和共同参与放在首位,注重关注每个孩子。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孩子们在阅读时的需要和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一个支持性的阅读环境,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能起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幼儿读懂和理解图书内容起到推动作用。教师在组织和参与幼儿的阅读活动时,从中进行指导,并做出肯定、赞赏或鼓励,使幼儿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
四、利用图文结合指导阅读
图画和文字通常是交织在一起的,能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感,有些图画书上的文字甚至还带有“情感情绪”和“音响效果”,能更好地揭示图画的蕴含。可幼儿期主要接触的是口语,即使面对一本图书,他们往往也是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讲述书中的故事,他们不了解图画故事本身所提供的一些文字与符号,图画下的文字符号,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在阅读中常常会忽略这些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这样就不能真正发挥图书的语言教育价值。为了帮助幼儿实现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顺利转换,我们将幼儿在“看、想、说”的基础上归纳出图意,以汉字的形式进行出示,将字体变大变红,让幼儿较易理解,引导幼儿进行指读,在此过程中帮助幼儿建立音、形、义三者的联系。因此,选择优秀的图画书非常重要,每一段文字都要有与之对应的、充分体现该段文字内容的图画,两者需紧密呼应,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重积极指导,充分支持幼儿在理解图画的基础上学习文字,提升他们的阅读质量。
五、借助文学作品掌握方法
平时我们可以借助文学作品,引导幼儿参加听觉欣赏活动,让幼儿倾听教师朗诵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故事)或边欣赏故事录音边阅读图书,让幼儿在反复倾听中不断体验和品味作品,在感受音乐美、语言美、画面美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从而把倾听当作一种艺术享受、一种美的经历。
六、培养良好习惯坚持不懈
常规的好坏是早期阅读的先决条件,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幼儿终身受益,因而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善于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正确地拿书、翻书、看书,能按顺序专心地阅读,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要坚持一贯地抓,经常地提醒,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如果说孩子的阅读往往是由于“好玩”或“有趣”,那么基于早期阅读教学就应关注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重视幼儿的阅读态度、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等的发展,为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大量的研究表明:早期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幼儿在学龄前阶段就大量识字,也不是让幼儿早早地成为书本的奴隶,而是让幼儿爱上阅读,成为书本的主人,成为主动思考的阅读者。实践证明:科学的、多种多样的有效方法能使早期阅读活动富有活力,并能从不同的角度保证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幼儿逐渐积淀阅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