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E-Learning在职业教育的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2024-09-02教育论文
一、职业教育中的自主学习情况1、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自主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各种因素的配合:如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担任

一、职业教育中的自主学习情况

1、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自主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各种因素的配合:如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担任咨询者、辅助者和观察者等“配角”。课堂中越来越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应用,比如教具、教材、教学场地等的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如通过小组、团队、搭档、或单独作业等方式,使学生穿插培养独立工作、团队协作、责任意识等。越来越重视学生时间规划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和先修知识薄弱的同学,通过调整学习策略、优化时间目标安排,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2、中国职业教育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挑战,包括:

学生资质的差异性(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地区,不同年份不同生源地的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差异很大,针对同一水平起点的同一速度同一模式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

职业先修知识的差异性或者匮乏

中国的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偏重于文史理工知识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很差,在入学之前,大多数人基本上没有必须的职业常识。

教学内容的滞后性。现在中国的发展飞速,日新月异,旧产能的淘汰,新行业的崛起,要求知识和能力的更新跟上这个步伐。而职校学生,在3年学习后,一出社会,可能发现先前学到的知识已经过时了。

教学没有真正实现“双元制”,所有的主要教学任务都在学校内实施,教学过程中缺乏企业的参与。

在职业学校中,占主导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和示范,学生听和模仿练习。亟待改善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上述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资质的差异化、先修知识的差异化、教学内容的滞后性、教学场所的单元化,必须通过差异化、灵活化、丰富化、前瞻化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手段来进行协调和弥补。

 

二、E-Learning对自主学习的意义

本文的目标是,探索自主学习如何借助电子化的学习氛围,实现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的方法。

为此我首先试分析了自主学习的特征,以及E-Learning与之的匹配度。

自主学习的特征

E-Learning在教学应用中的特征

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

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

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主题,并制定与之相关的学习目标

学习者可同时调出不同的学习内容,并自行安排学习顺序设定学习目标

自主调节学习和工作的节拍和速度

通过“超文本导航”可自主调节学习和工作的节拍和速度

能获得老师的帮助

能获得老师的帮助(通过网络会话、E-mail,讨论组群,QQ、论坛等)

能随时回顾学习成果

可随时进行电子测试

对照以上各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E-Learning教学方式完全符合自主学习的特征和要求,它本身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

教育专家在这个课题上做了大量的实验和观察。研究表明,通过E-Learning方式能显著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当然完全的自主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有些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必须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和学时安排在学校课堂老师的指引下进行。

那么E-Learning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主学习呢?

通过E-Learning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更加灵活弹性的学习和工作速率、可以在同一时间处理不同的学习内容、能够通过电子方式从老师或第三方获得更加及时有效的帮助,能够自行安排复习回顾和自我检测。

如下图中所示,研究者特别列出了影响学习效果的几项关键标准,通过对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具备不同的自主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自主学习程度越高,各项标准的实现程度越高。于是假定(理想状态下)完全的自主学习的各项标准的实现程度均为100%,完全的被动学习的各项标准的实现程度均为0%。通过交叉比较得出结论,E-Learning方式下的自主学习,比当前其他的自主学习(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任务法等)在达到最终的学习成果方面,显然更具有优势。

我们可以说,E-Learning是当前实现自主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特别是面对当前职业教育形式单一、课堂封闭、教学资源分散、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地区差异明显、普通学校名师特别是双师型全才型教师缺乏、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环境,以及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客观任务下,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发挥这一学习方式的特殊优势。

 

三、E-Learning在职业教育的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1、制度安排

E-Learning是基于网络电子化平台,它最大的优势是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快速传播。因此,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的推动和投入,通过国家层面政策进行宏观统筹管理,以促进E-Learning 学习资源的整合。另外,还要吸引和联合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团体参与,共同建设网络平台,共享信息和资源。当然,从各个学校方面来说,也必须取得领导的重视、学院推动、教务系统的协同及师生等其他各方的共同参与。

2、平台建设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平台绝对不是软件平台。它需要有一个具备足够吸引力、足够稳定强大的软件平台,但是它真正核心的应该是在平台上的资源建设,比如网络的课程(电子教案+视频等)、教材(如电子图书馆)、知识库(试题、练习、百科、词典等)等信息资源库。同时这些资源上传到平台上,还必须通过有效的整合,使得资源更加有质量、有条理、更贴近用户;此外还需要有后期的更新和管理。总之通过这些手段,保证资源的质量、扩充课程的内容、创新课程的设计、完善考评机制,达到更人性化的目标。

3、终端设备

概括起来就是两点:硬件设备+软件设施,三个目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知识。

也就是说学校应该大力发展软硬件条件,扩充机房、图书馆等电脑,提高校园网服务水平,使得学生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宿舍等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够访问最大范围的资源库,获取最广泛最准确的知识。

 

四、E-Learning在应用中的困难或“误区”

E-Learning在中国算是起步比较晚,发展水平也很不均衡。从大环境上来说,政府对这一领域没有足够的规划和投入,社会上没有设立一个统筹机构来协调、组织和促进E-Learning的发展,各地区、各领域、各院校也没有形成紧密的同盟,还处于没有章法的阶段。本文因篇幅有限,不对这些方面做详细阐述。下面列举的是微观方面可能出现的困难或“误区”。

1、E-Learning只是一种学习方式,不能替代其他的学习方式。它的目的不是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而是最大程度上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混合式学习”实现最优目标。

2、E-Learning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但不等于学生“自学”。它不是取消老师的辅助者参与者的任务,而是通过电子通信方式,使得师生交流更顺畅更及时,使学生能从老师或第三方的“导师”(如百度、google)获得帮助。因此,教师必须有相关的计划,保持师生对话的通畅。

3、E-Learning是一种很高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很好的促进自主学习,但是对学生已有的自主能力要求也很高。目前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自主能力很差,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自我检查能力,因此不能盲目实行这种方式,应该通过必要的过渡,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逐步放开自主学习的范围。还要通过一定的监督检查方式,比如作业、阶段任务等方式,督促学生的学习。

4、E-Learning不是书面教材、资料的电子化。并不是说把所有的教材、教案、作业、试题全部“上网”就是E-Learning。而是必须对网络结构、网络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建立足够清晰、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兴趣曲线的资源系统。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