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注重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方面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成果不断涌现,使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呈现出了一派云兴霞蔚、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人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认识还不够确切,机械地认为高职教育就是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于是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实验或课外活动小组上,而忽视了进行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职业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素质以及思想品德等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最终要提高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综合能力。因而增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仅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我们决不能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尤其是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神圣职责。除此之外,我们尤其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放在首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牢牢抓住课堂教育的主阵地,通过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采取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生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的亦积极主动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供同仁参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不应一味追求表面的课堂活跃。
教学生动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但我们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来营造气氛,而不应一味追求表面的活跃气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文体,要根据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对于气势恢弘,旁征博引的议论文要求气氛活跃民主,允许不同观点的同学发表见解,但一定要讲究逻辑,以理服人;对于精炼准确、朴实无华的说明文则要营造严谨、科学的氛围,将知识生动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记叙文可在宽松的气氛中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感知人物性格和文章中心。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要对相同的文体营造不同的气氛就需要花费一番功夫了。应根据其不同的内容呈现多样性,只有在相宜的气氛中,才能生动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我们只片面追求课堂的热烈活泼,好多问题只是逗学生一笑了之,那只是追求表面的活跃,不是教学的生动。
二、语文课堂要设置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避免“满堂问”式的教学。
生动的课堂教学不能采用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机械被动地听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精心设计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纲举目张的教学效果。而决不能认为课堂提问得多教学就生动,倘以提问的多寡来衡量教学是否生动,势必走入教学生动的误区。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设置的质量,提问得好就能收到以线串珠的艺术效果,使整节课成为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吃透教材,胸有成竹,提问的教学手段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如对所提问题的设定,一定要有启发性、引导性,宁缺勿滥,切忌流于形式,否则会事倍功半。另外,课堂提问一定要克服盲目性、随意性。类似“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创造教学的生动,相反还会束缚学生的手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课堂教学生动的目的。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决定了语言学科教学的丰富性。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对于相近甚至不同的观点可经过讨论,求同存异不可以自己的观点为尺度,对不同观点不加辨别地予以否定。这样的教学姑且不论是否生动。长此以往,势必遏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发扬它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循规蹈距,进行理性和冷静的思考。以致学生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学习学得呆板、枯燥,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将无从谈起,这种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是相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鼓励、保护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让学生在相对宽松、活泼、生动的环境中学习,获取知识,感受到获取知识过程的快乐。这对于将来他们毕业后,无论是学业上继续深造,还是面对社会的挑战,都有积极的一面。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总是试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即使回答不正确的,也要积极保护他们思考问题的热情。对于争议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允许和鼓励有不同的观点存在。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四、提高语言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要充分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恰当、适时地运用挂图、录音、投影、电视、课件等教学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率。但我们一定要注重实效,不能把电教手段片面地看作是教学生动的代名词,只有在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基础上,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才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我们同时也要避免电化手段的滥用,流于形式,那样,将不仅收不到生动的教学效果,反而显得拖沓、臃肿,效果适得其反。以上所述,只是课堂教学生动的组成部分。除此以外,还需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语言等方面花费大功夫,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有效,在愉快的学习中不断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