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例谈把科学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2024-09-09教育论文
在“科教兴国”方针的指引下,提高整个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给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肃的时代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清形势,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自觉地承担起这一

在“科教兴国”方针的指引下,提高整个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给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肃的时代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清形势,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自觉地承担起这一重任,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教育。

一、在学习习惯中培养科学品质

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它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态度等方面。这些品质具有强化学习过程的驱动力的作用,良好的科学品质能使人们乐于参与科学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能使人们有坚强的意志,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顽强性和自制性,能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谦虚谨慎、勤奋努力。

利用好“习惯篇”是培养科学品质的重要途径。苏教版语文每册都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科学品质。以第九册的“随时使用工具书”为例,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工具书解决。如看到一个字却不知道读音和意思,可用部首查字法或数笔画的办法在字典里查找;知道某个字的读音却不会写,可用音序查字法查找;要准确理解某个词,除了结合上下文揣摩外,还可以在词典里查找;弄不清字的笔顺,可查《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等等。随时使用这些工具书就会解决学习过程中的许多“拦路虎”。

当然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例如教学《金蝉脱壳》这一课时,教者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能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写得那样准确、细致?学生不难答出是“观察”。教者就可以适当地引导两种科学的观察方法:(1)要仔细观察。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我的一双眼睛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第七自然段中的“我再一次仔细地看者蝉儿”,无不显示了作者观察的仔细。(2)要有重点的观察。作者分别观察了“脱壳之前”、“脱壳之时”、”脱壳之后”的情况。重点观察了“脱壳之时”。在观察“脱壳之时”的情况时,有重点观察了“蝉尾出壳”的情景。

二、在课文内容中渗透科学知识

语文不仅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应该具有科学性。综观小学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内容都与生物、地理、医学等自然科学紧密相连,还有许多与近代科技知识相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名优秀的科普宣传员。

现以第八册语文课本为例。《第一朵杏花》让我们接触到物候学,《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则向大家介绍了“非典”的危害‘《云雀的心愿》展示了森林的重大作用,《“生命的状歌”》让我们了解了蚂蚁和羚羊逃生的不同方法,《生命的葬礼》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如果教师仅仅就文字讲文字,就使得语文课的内涵大大降低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会拓展延伸一些知识,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一课时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学生能够体会到变色龙的三个特点,即外形特点、捕食特点、变色特点,已经将变色龙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所以我就补充了一些知识:变色龙的学名叫“避役”,生活在热带丛林中,是一群典型的树栖爬行动物中的怪物,大约50个品种,都以捕食昆虫为生。……变色龙有三个绝招。第一个绝招是会随环境很快变色。变色龙这种高超的伪装术,是因为体内有许多特殊的细胞。当外界颜色变色后,变色龙就迅速地调整细胞中的色素分布,使身体的色彩和环境保持一致,从而逃避敌害,隐蔽自己。第二个绝招是它的眼睛可以“一目二视”。第三个绝招是舌头很长,捕食速度之快叫人叹服……这样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都知道了。

三、从名人身上学习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其内涵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协作精神等等。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还应该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精神,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以科学精神来感染学生。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具有科学精神的榜样人物。

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住古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录寻访所得的事迹。我引导学生体会为了记载准确,李时珍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感受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诠释了“实践出真知”。

像这样的语文教材中的榜样人物还有很多很多:牛顿、爱迪生、伽利略、童第周、邓小平、陶行知……。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文阅读教学与科学元素巧妙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教育的感染和影响。这样寓语文教学于广阔的科学世界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研究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不仅享受到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还吮吸到科学的甘露。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