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教学的困境与应对策略初探
一、高中写作教学的困境
从培养目标出发的写作教学思想与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写作教学思想相互激荡,导致部分教师写作教学的无所适从;中学写作教学“从考”“从分”的现实与写作教学内在规律要求的不一致性,使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写作课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认识偏差。中学写作教学积重难返的困难处境在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上均有令人沮丧的表现:教学理念机械陈旧。相当多的老师不“写”而只给学生“说”一点作文知识,这点知识也是无计划、无目的、无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可有可无,随心所欲,心血来潮或许出上个题目,让学生写一写,一鳞半爪地做点即兴指导。写作指导庸俗功利。相当多的教师平时不研究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却在应试作文辅导上煞费苦心。违背认知规律的传统作文教学,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更游离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在“应试”这一强烈功利目的的直接促动下,催生了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新“八股”。
二、对高中写作教学困境的反思
高中写作教学走入困境,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历史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应是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迷失。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教育工作者就普遍认同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得到确立,反而随着高考竞争的加剧而越来越削弱,这种情况在高中写作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受科学主义的影响,写作理论研究偏重文章理论、写作技法的研究,忽视了学生作文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
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苛刻性、主观随意性是影响作文教学的又一因素。教师是学生作文的权威评价者,也是唯一评价者。老师掌握了学生作文的生杀大权,不能不使学生养成迎合老师口味的习惯。作文的评判本身就具有主观性,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将这种主观性集中到老师一人手里,就常有偶然性、随意性发生。这就造成学生的一种错觉:作文的成功与否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做不做一个样,全靠运气碰。于是逐渐丧失了写作的兴趣。
教师对写作教学的研究近乎空白。应试教育使得高中语文教学受到其它学科的严重冲击,学生被淹没在题海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丧失殆尽,其结果是不会学习语文、不知语文该学什么。另有一部分教师对高考作文的理解片面化,或急功近利地传授诀窍,或陷入了虚无主义,认为高中写作教学无理论,写作能力不是教出来的,导致教学形同虚设,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作文指导书成了学生的作文宝典。应试教育的氛围使学生丧失了对知识、对科学的敬畏,丧失了写作的兴趣,也丧失了对写作本质的认识。
三、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高中写作教学要从目前的困境中走出来,必须解放学生,把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
(一)走开放式写作教学道路,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
写作教学应该从“人”出发,寻求一种对教育主体即学生具有开放性的写作教学体系。开放就是把人作为出发点,把开放作为着眼点,向社会、人生开放,向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开放,把写作教学这个独立的体系放到更大的系统中去考察,研究这一系统和其它
系统的联系。
(二)创新课堂写作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写作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把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动降格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训练。培养写作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本前提。写作兴趣的培养有多种渠道,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尝到甜头,并有表现才能的机会。自由写作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渴望,是对传统作文模式付出沉重代价后反思的结果,是对传统作文模式的革新,是写作本身发展的一种趋向,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迫切需要。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和方式,以我手写我心。
(三)采用多元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过去在写作评价中,一般只是对写好的作文进行评价,简言之是一种结果评价。因此,是“结果主义”或“作品主义”的评价,按照教育评价的理论,这种结果评价更为显然偏重给学生评定作文成绩,而非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评价。
(四)改革考试模式,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
高考除为高等院校选拔人才外,还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考,决定着怎样教。这虽与理论相悖,却是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的高考语文出题模式深受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学常识,语法修辞逻辑、阅读、写作等等,面面俱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写作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自身融入社会大系统中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在教育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教育理念革新是灵魂,教育实践创新是保障。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高中写作教育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即: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多元化、开放性写作教学的实施。相信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改实践的发展,高中写作教学会逐步走出困境,更好地承担起其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