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的双行并重
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相辅相成的两方面,道德教育侧重于品行教育,智力教育立足于知识教育,两者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促进大学教育的和谐发展。大学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培养有知识、有道德的优秀人才,因此不仅要重视知识能力教育,更要重视道德品质的教育。没有知识的人是庸才,有知识而道德低下的人是社会的毒害。
一、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的界定及释义
道德教育是德育最基本的部分,我国著名道德教育专家檀传宝教授认为:“就中国传统教育及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语境来看, 学校德育指道德教育较为妥帖, 相反则问题较多。所以, 学校德育应该予以严格的界定, 就是:德育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最为全面的解释是综合要素说,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综合要素说是具有合理性的,道德教育实践需要丰富的道德教育内涵,道德教育要适应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道德教育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智力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智力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力教育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智力教育提高人的智力水平,提高知识拥有量,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先进的生产方式。智力教育与知识的教育密切相关,以积累知识和运用知识为目的,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二、大学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的现状
(一)唯知识论和道德教育的缺失
大学教育高举知识高于一切,传授知识又重于一切,这种倾向不仅存在于智力教育中,更影响道德教育。智力教育只强调知识的积累,学习成为机械的记忆,忽视知识的运用,只限于传递知识的教育,学生成为知识储存的学习者,而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主体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死记硬背现象严重。道德教育同样只灌输道德知识,以道德知识的多少来评价道德水准。因而道德教育往往流于一种形式,理论的灌输和直白的说教,使道德教育课程成为过场,只用简单的学分来衡量道德教育工作,原本充满活力的道德教育变成乏味的理论课。老师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只是就事论事,没有融入感情没要提升到道德高度,道德教育只是空泛的外表。
(二)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的孤立
大学教育中存在着将智力教育孤立的倾向,智力教育是检验大学教育的唯一标准等片面观点流行。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是相互渗透的,是彼此促进和相得益彰的关系。智力教育中只注重知识水平的提高,没有融入道德情感,没有培养具有道德意识的人才。道德教育同样不能与智力教育相脱离,对于道德实践的分析和评价,需要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道德教育中只讲授道德理论和道德知识,一成不变的模式,现实生活中情景是复杂多变的,如果没有思辨,如果没有分析,只能成为道德行为僵化的人,而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者和行动者。知行不能统一,关键原因就是缺少知识和行为的思考桥梁,知识和行为都当作模板,没有融会贯通,没有思想的结合,道德教育就成了表面文章。
三、大学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完善道德教育管理内容
道德教育工作渗透于班级管理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道德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班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工作重视将道德教育知识内化为道德教育行为,将单纯的道德规范、道德理想转化为道德实践,将简单的灌输转化为积极引导。道德教育要融入到日常的授课中,渗透到各科教学当中,只要涉及道德内容,就要适时适度的教育,学校要成为道德教育大讲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处事。积极引导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可以开设有关高层道德知识理论的选修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增强教学的多样化。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讨论和演练提供场所和指导,填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智力教育整体机能
智力教育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而智力教育不能是一项单一的活动。人的智商和能力并非成正比的,情商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是非智力因素影响着能力的发挥。智力教育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能力。智力教育同样是一个整体化教育,知识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水平同时发展、全面提高,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健全、知识运用熟练的新型综合人才。能力单一或者缺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木桶效应必然导致整体水平的下降,综合能力和素质才是智力教育的重要目标。
四、探索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的新模式
(一)以情境教学深化道德教育内容
大学就是一个比较社会化的场所,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大学就是学生走入社会的前期教育。学生的道德知识可以从学习中获得,但是要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体验需要一定的生活经历,有些生活经历是在学校可以遇见的,有些经历在学生中是没有共性的。这就要求在道德教育教学中,学校提供道德模拟情景,根据相应的道德条件,学生做出道德价值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然后针对道德情景展开讨论,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道德情景设置填补了教学的空白,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空洞的理论,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情景。
(二)以道德实践改变道德教育考核
道德教育不能落到虚处,更不能停留在理论的说教。学生的道德理论必须转变为实际行动,必须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学校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道德评分,当然不能是抽象的,要将行为量化。道德教育是行为的引导,就要针对行为,注重行为,由外在的道德行为表现内在的道德品质。考核就不应局限于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学生要用行动作出回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自己的道德情感,自己遇到的一件事,引发了自己哪些道德思考,自己采取了哪些行动,将自己的思考或行为记录提交,并作为评分的依据。
(三)以情商教育推动智力教育的提升
情商往往和智商相提并论,但它却有着不可替代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中学生评比和评选奖项,应该衡量综合能力,更要体现情商的重要性。情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从容面对挑战和挫折,坚持努力到最后,不影响自己智力因素的发挥。情商教育也是一种心理素质的教育。大学教育应该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教育更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才是最重要的,成绩和分数不能说明一切,能力和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现代的智力教育必须同时重视智商和情商,不能有所偏颇。
(四)以创新精神铸造智力教育的灵魂
创新是科学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成长的动力。创新是对原有知识的再创造,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灵活,并不是所有拥有知识的人都能创新,创新是一种意识,敢于大胆尝试,勇于反复思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拘泥于标准答案,不崇拜权威。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现实为依托,脱离了实际,创新只能成为空想。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老师要多提问题而不是简单给出答案,鼓励学生的思维亮点,活跃课堂讨论气氛,将机械式的教学转变为充满活力的探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两个重要的部分,不可顾此失彼或者区分孰轻孰重,而且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互相影响,道德教育是教育的向导,智力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两者的结合才是完整的现代教育。教育要创新,离不开强化道德教育、提升智力教育,新时代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不但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情感行为,做到知行合一;智力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还要学以致用。大学要有创新精神,学生要有创新能力。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的双行并重,是大学教育成功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