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有效教学探讨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在当前音乐教学中,因受历史音乐教学遗风和师资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音乐这一学科的教学模式还相对落后,大都还停留在一个“灌溉式”教学基础上,课堂气氛僵化呆板,学生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层面上,压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为上课而上课,而非喜欢上这一学科。特别是初中这一重要阶段,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这一代未成年的当代初中生,也就是所谓的“90后”,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反应更快捷、活泼好动且极具个性,需要我们老师更为用心的引导和规范。
二、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有效策略
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完成,而并非是一人独呤便能达到的。
1. 灵活渗透,培养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让他们“爱”音乐,才能将他们的心抓住,才能使他们在学生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创新意念,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入手,受现在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能接处音乐时候多得多如:电脑、手机、电视机、MP3、商店等等,这就给我们创造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绝佳机会。例如:教学中有关基本音符和拍子的知识,如果只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一是,学时短,‘课上会,课下忘’的可能性很大,二是教学内容学生不一定喜欢,过于老套这些都影响教学质量。这时我们就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外作业”。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可以听到不同的歌曲、音乐,但你们都知道这些歌曲的音符和拍子吗?你们真正了解它们吗?能真正意义上了解你们所喜爱的哪些曲子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老师布置作业,可命题为“我最喜欢的音符和拍子”,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并在下节课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边划拍边演唱。本身就是基于自己喜欢的作品基础上,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会更深刻,也会在日后生活中不自觉得注意自己喜欢自的乐曲的音符和节拍特点,也爱学。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语言,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解新知识,还能引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2. 听、唱、动结合的情境式教学。
坚持体验性音乐教学,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让学生融入其中,在音乐中体验情感,并能有所领悟,也是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在教《国歌》、《七子之歌-澳门》这二课时,首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我国历史和政治的事件或小故事,以引为教学做好情感铺垫;其次,让学生听,让学生在听后说出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及感受,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老师可以根据节奏以及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性演唱安排,可以半对半分组、男生,女生各一组,也可以分小组,让不同的小组负责演唱不同的部分,让整首歌曲中情感的高、低、强、弱都能充分体现出来,如《国歌》在唱到“起来!起来!起来!”歌曲中用了附点音符和渐强记号充分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英勇顽强的精神。通过此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更深切的体会,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 运用多媒体,进行视听同步教学
如果单纯对音乐而言,哪我们需要的是聆听,音乐作品是听觉艺术,我们要做的是在听的过程中感知、联想、想象。但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尚不成熟的少年,如果让他们静下来,自主的去品一首音乐作品还是不太现实。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在的教学“核武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可以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感官刺激,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例如,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声》、《猫》等一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可以拓宽其艺术视野,丰富其听觉感受,加强其审美情趣,在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之中学生就会充分理解和认识作品所要表现的事物,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其中。当然,并非只有多媒体才可实现“视听同步”,录像、投影仪、音响,只要组合得好,效果同样不错。
4. 同步互动紧跟学生思想
众所周知,现在的教材歌曲学生都不太喜欢唱,这也是目前音乐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学中如果老师的思想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也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们就将流行歌曲作为一个可以深深挖掘的大宝库吧、对于这些学生喜欢、充满时代气息、歌词新鲜、旋律变化丰富的歌曲,教师只要善于鉴别、分析和正面引导,对于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如:罗大佑的《童年》和羽泉的《彩虹》等等。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不仅增加师生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教师再学习。
总之,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音乐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与时俱进的开发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推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