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字幕输入方式与二语习得关联研究
一 引言
随着影视字幕的日益发展和广泛传播,它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扩充。如果说开发影视字幕最初的功能仅仅体现为公益性,那么若干年后,视频字幕的教育功能便开始得到展示,并受到美国的语言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关注。他们纷纷将视频字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予以研究并且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开始,美国教育研究者对采用视频字幕这一手段来对改进和提高中、小学听觉正常学生人群语言教学质量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方式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探索。全国字幕协会(NCI 1984)于一九八四年率先在这方面作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将字幕电视引入学校英语课堂教学后,听觉正常的学生通过定期观看字幕电视节目,无论是在词汇方面,还是在朗诵的准确程度、流畅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据分析,学生的这些进步主要得益于他们在观看电视画面、倾听话语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认真地阅读字幕,因为字幕具有促进词汇记忆、加深对话语义理解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外语学习者的外语运用能力普遍偏低,特别是“聋子外语”、“哑巴外语”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如何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是一个摆在每个外语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英文视频字幕为切入点,针对我国的外语教学环境和学习者特点,提出将视频字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我们的外语教学,用来有效地提高和增强我国学生在
外语听、说以及阅读等三个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视频字幕相关研究回顾
1980年,为了帮助有听力障碍的人看懂电视,美国国家字幕协会(NCI)首次在电视节目中使用字幕。字幕很快就被引进二语课堂,用来帮助学习者们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播放的
影视材料。研究者们逐渐开始对字幕视听输入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产生了兴趣。1983 年,Price[1]在哈佛大学开展了这一领域中的首次探索,发现字幕能显著提高对内容的整体理解。
之后,许多研究都证实了字幕能显著提高学生对影视材料内容的理解。如 Markham(1989)发现字幕能非常有效地提高 ESL 学生对内容的整体理解。Markham(1993)进一步发现,字幕在影视画面与声音不匹配时对内容理解的促进作用尤其显著。戴劲[2](2007)调查了不同输入方式(字幕视听、读、视听和听)对语篇理解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语篇理解的作用上,字幕视听输入方式显著优于其他三种方式。
大多数研究以二语水平相近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只有少数研究将不同二语水平的学生进行比较,且结果不太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例如,Price[1](1983)在研究中发现,不论教育水平和语言背景如何,学生都从字幕中有很大获益。Vanderplank[3](1988)的研究却显示字幕可以为二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而对低水平学生的帮助则非常有限。Danan[4](1995)提出了与Vanderplank[3](1988)的研究结果相类似的假设。她认为,二语字幕只有在根据学生水平调整后才能对初学者的词汇习得有所帮助。由于影视材料本身的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类型等等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研究结果。这一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进一步深入调查。
三 视频字幕输入方式与外语教学
3.1 视频字幕与听力教学
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与阅读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大学新生,由于他们在准备高考时做了大量的阅读练习,而听力却练习的非常少。导致的结果是高考英语分时很高,但是听力水平却出奇的低。长期以来,我国听力、视听教学的关注点完全聚焦在学生听“不懂的”一面,全然忽略了他们能听“懂”的一面。采用视频字幕教学方式为学习者创造出一种“取长补短”的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英语,学英语的兴趣,而学习任何语言都要从提高兴趣入手。许多学生反映说,以前每当碰到不熟的词语或某个地方没听懂,心里便一下紧张起来,严重影响对后续语句的理解。而视频字幕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极好的补救手段,大大提高了对语料内容的理解。
视频字幕教学还能够忽略掉学习者之间语言水平的差异,同一个视频片段的难易程度会因人而异,教师所提供的讲解很难适合每个学生的需求。在视频字幕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酌情求助字幕去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在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视听活动的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此外,视频字幕为学习者创造了依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信心。同时,视频字幕在使教师的讲解量降至最低限度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加大了学生的外语输入量,这从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3.2 视频字幕与口语教学
坚持观看外语视频资料对学生口语水平的促进、提高时显而易见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最直观地就能习得大量的词汇、短语、俚语、句子。只要学生用心去多看、多记、模仿资料中人物的发音、语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口语肯定会有所进步。Ellsworth(1992)发现,影视字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好地获得对语料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内容、词语、句式的记忆更佳。因为在这种融视、读、听为一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时受到来自画面、话语、字幕三种感官刺激,增强了对语言知识学习、记忆和掌握的效果。在外语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练习方式:
3.2.1 配音练习
挑选一些学生熟悉并喜爱,内容相对完整、发音清楚、语速适中的有英文字幕的教学片段。在准备阶段,让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可将原声音量适当调低,学生既能听到原声又不影响模仿性跟读,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听的次数。随后,教师将原声关闭,保留英文字幕,让学生以尽可能贴近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口吻进行配音练习。最后,教师可以将原声和英文字幕全去掉,让学生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根据剧中人的口型进行配音。
3.2.2 口译练习
口译练习准备阶段的流程与配音练习大致相同。进行口译练习时,教师将原声关闭的同时保留中文字幕,并让学生讲中文字幕译成英语。在忠实于原资料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与原声不同的词语和句式结构。这种练习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还是相对较高的。
3.3 视频字幕与阅读教学
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实行,阅读在中国学生学习外语中是相对来说比较擅长的一项,但也只是针对较短的阅读理解。四、六级改革后,考试中新加的快速阅读对中国大多数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弱项。针对这个问题,视频字幕就能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起到很好的提高作用。
英语国家的快速阅读训练方面的经验表明,每个阅读者都具有提高阅读速度的巨大潜力,只要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一段训练,大部分读者能将阅读速度提高一至两倍,甚至数倍(Mcwhorter, 1996)。在快速阅读训练方面,视频字幕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学生特点的好方法,主要有两个原因:
3.3.1有利于改掉不良阅读习惯
很多中国学生缺乏速读意识,养成了回读、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边读边查词典等不良阅读习惯。而影视字幕以其字幕与言语同时消失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一种独特的阅读氛围:阅读者必须尽力按字幕隐现的速度进行阅读。
3.3.2 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Rivers(1981)通过调查发现,英语为母语者讲话的语速一般分布在130~220wpm之间,其中130wpm以下为慢速, 160~220wpm为平均语速,220wpm以上为快速;而英语国家广播、电视、电影中的语速一般都为200wpm左右。这一语速既高于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但又并非高不可攀。因此,选用这一语速来训练和提高我国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是可行的。
四 结束语
字幕视听输入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纳其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有些学者已提出过有关疑虑。例如,Brett[5](1997)曾担心,在以提高听力为目标的教学中使用影视字幕究竟有助于促进学生听力,还是妨碍,甚至抑制听力的提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人的感官具有“视觉先于听觉”的特点,所以在字幕影视面前,学生很可能一味地去阅读字幕,而将训练听力的首要任务搁置一边。这种担心确实有一定道理,它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字幕只是一种辅助听力理解的工具,而不能当作拐杖去依赖。
但仅此并不足以否定影视字幕教学的功能。并且,字幕视听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观看目的和注意力、学生的二语水平、学生的学习风格、所选材料的难度等等。而先前的研究往往只是孤立地看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因此在同一问题上出现了不尽相同的结果。视频字幕教学在我国还属新生事物,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参与这一课题的讨论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讨,共同为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