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杂志 双月刊 教育类省级优秀期刊
《当代外语研究》以英语为主、兼顾其他语种,刊发有关语言本体与语言哲学研究;有关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建设性研究;各级各类外语教学与测试的研究、试验、调查、统计报告等;中外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及对比研究,特别是与汉语的比较研究;有关翻译理论、实践、方法和历史的研究;有关外语国家战略、各国外语政策、外语生态环境、外语服务与安全的研究;有关外国文学理论、外国文学批评、比较文学及作家、作品及思潮的研究;对科研院所及外语教育等相关行业活动的报道、述评;对语言和文学界名家的人物专访;对语言学及外国文学新书的介绍、评价等方向的论文。
基本信息:
刊名:当代外语研究
曾用刊名:科技英语学习 科技英语学习;科技英语学习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
出版周期:双月
ISSN:1674-8921
CN:31-2039/H
出版地:上海市
语种:中文;英文
开本:16开
邮发代号:4-303
创刊时间:1980
《当代外语研究》影响因子:
(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0.759
(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0.472
《当代外语研究》栏目设置:
有效教学专栏、特稿、外语教育与教学、语言哲学、翻译研究、书评、会议综述等
《当代外语研究》投稿须知:
1《当代外语研究》当代外语研究关于作者的署名
1.1.作者署名的重要性
《当代外语研究》作者的署名关系到著作权的归属,也表明科研的学术责任、价值、贡献和水平,因此论文的作者署名是一项严谨求实的学术行为。
1.2作者署名的原则
作者署名权由下列论文贡献者享有:1)论题的构思和设计者;2)论题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者;3)论文的起草或修改者;4)论文思想和文字的最终责任者。《当代外语研究》尊重作者的署名方式,除非发现有署名者未能履行署名义务的,但在论文定稿前任一合作者本人有权撤消署名。
1.3作者署名的顺序
一些省部级课题或交叉学科的研究往往由研究团队协作完成,《当代外语研究》遵循按合作者对文章贡献的大小来排列署名顺序。
1.4通讯作者的义务
在有多位作者署名的情况下,请合作者指定一位“通讯作者”,通讯作者一般宜推选对研究工作有重要贡献的论题负责人或资深研究者担任,并用适当的方式明示。通讯作者的义务是:1)确保文章署名的真实有效;2)确保所有合作者及时了解编辑部的审稿意见,并确保论文定稿代表所有合作者的意志;3)确保稿件致谢部分得到了所有相关人士的认同;4)通讯作者保证以最高效的方式与编辑部联系和沟通。
1.5关于笔名的使用
《当代外语研究》原则上不接受笔名署名及其学术责任证明文件,如果作者要求使用笔名,请用合法文件向编辑部确认其真实姓名。
2当代外语研究关于致谢
《当代外语研究》尊重作者致谢的行为,并以题注的方式明示。致谢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1)在论文创作过程中,给予批评、建议和评论而使作者受益的同行;2)在读学位或进修、访问时得到学业指导的教授;3)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的匿名审稿人和编辑者;4)对作者提供技术指导、试验设备、帮助采集数据的学者和参与实验的被试者等;5)提供科研经费的基金机构和个人。
《当代外语研究》提醒作者在致谢之前应该告知相关利益人,征询他们是否愿意受谢,也可载明作者对文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承担责任等信息。
3关于投稿
3.1关于论文版权
凡投稿者在做出投稿行为时,不言而喻做出把论文著作版权转让给《当代外语研究》的承诺。若投稿人希望在论文发表后拥有版权,务请在投稿时明示。但在《当代外语研究》的授权下,论文可以熔裁入书,也可以收入论文集,但都应以某种方式说明出处,交代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明是否有修改等。
3.2关于一稿多投
《当代外语研究》不赞赏作者将同一文稿或研究内容基本相同的文稿同时投交到一种以上的期刊,一稿多投或变相一稿多投有违学术规范。
3.3关于成果拆分发表
《当代外语研究》不赞成将一篇完整的文章拆成两篇以上发表;也不赞成同一论据(数据)发表在一篇以上的文章中。为了鼓励作者发表完整的、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当代外语研究》鼓励10000字以上的长文,当然也不赞成拖泥带水和假大空的文风,或将没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素材拼凑成一篇大文章
3.4关于匿名评审专家的回避制度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论文评审的公正性,在评审过程中,作者与评审者是双盲的。但作者如认为某位专家与自己的稿件有某种利益冲突,可以有权要求其回避为自己论文做匿名评审。
《当代外语研究》录用文章题目:
卷首语 大数据文本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 甄凤超; 1
特稿 走中国特色美国文学研究道路 王守仁; 4-11+129
有效教学专栏 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谈有效的外语教学 郑咏滟; 12-16+49
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有效应用:兼评 RfD教学模型 滕延江; 17-25+31
外语教育与教学 从“外语通”到“外国通”——关于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战略转型的思考 肖华锋;卢婷; 26-31
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金课”打造之探索 宋英;何高大; 32-41+84
量变到质变:阅读技能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余俊英; 42-49
语言哲学 字面意义与“所言”的联系与甄别——一项基于语义直觉判断的实证研究 刘龙根;朱晓真;霍文静; 50-62
心智哲学的历史嬗迭与当代发展 成晓光; 63-71+95
维特根斯坦及其《逻辑哲学论》发微 杜世洪; 72-84
翻译研究 漫忆《九月寓言》日译本及其他 坂井洋史; 85-95
为了艺术的艺术:张炜小说英译散论 褚东伟; 96-105+117
论文学翻译风格的批评路径——以《酒国》的翻译为例 周远航; 106-117
书评 句法与语义的互动和融合——《句法和语义中的论元结构》述评 杨勇;张达球; 118-121
文体分析的语言学理论和实践基础——《语言、话语、文体: John McH. Sinclair论文选集》评述 刘运锋; 122-126+128
会议综述 多模态专家相聚申城 共话语言学发展前沿——适用语言学与多模态国际会议综述 方硕瑜; 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