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双月刊 教育类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 CSSCI期刊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自1983年创刊以来,以优异的办刊质量,成为历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CSSCI)的核心期刊;湖北省历届期刊评审中一直被评为优秀期刊。1998年11月确定为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会刊。按照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的要求,本刊作为重要研究资料,每个院士人手一册,从而扩大了刊物在全国高教界和工业界的影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性权威学术期刊。常设栏目有:院士论坛、校长论坛、企业家论坛、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国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研究、高等工程教育史等,并根据需要定期开设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等专栏。
为满足全国高校的强烈要求,近年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增加页码、扩大版面,以敏锐的触角、创新的理念、优质的稿源,及时、全面、深入地反映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工程性、复合性、实证性、前沿性等鲜明特色,受到了高教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赞扬。2004年以来,本刊学术影响因子迅速提升,CSSCI排名上升幅度之大,居全国高教期刊之最。
基本信息:
刊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全国重点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协作组
周期:双月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1-4233
CN:42-1026/G4
邮发代号:38-10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8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办刊特色:
作为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学改革协作组和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会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在教育部和工程院的领导下,在全国高校和众多企业特别是编委高校的支持下,形成了工程性、复合性、实证性、前沿性的鲜明特色,成为代表中国工程教育研究最新和最高成果的唯一全国性权威学术期刊。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致力于配合国家工程教育改革战略部署,就中国工程教育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组织有理论创新价值和重大实践意义的系列研究;致力于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与普通高等教育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致力于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特别是产学合作教育和大学教学改革方面的交流;致力于作者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作者的发掘和培养。
来稿须知:
请广大作者关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及热点问题,惠赐理论研究方面新颖独到、见解深刻和工程教育实践探索方面有典型创新价值的佳作。
2017年起执行《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标)》(GB/T 7714-2005)。来稿勿寄个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来稿请注意如下事项:
1.请附100-300字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请用全称。
2.提供个人信息: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职务、博士学位(按学科门类标明)以及研究领域或方向。
3. 注释和参考文献分开、顺序标注。
注释是作者对正文论点的进一步解释;或间接引用文献的来源;或其他需要交代的信息。
序号:①②③……
参考文献格式: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 原文主要责任者.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5)电子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访问日期].网址.
4. 请勿一稿二投,以免版权纠纷及给作者和编辑部带来损失。满三个月(收稿之日起)未收到录用通知,稿件即可自行处理。
录用文章题目:
创新型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柴天佑;1-4+28
关注学习效果:建设全校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五 赵炬明;高筱卉;5-20
南京邮电大学 2+201-202
新工科和新工科建设的内涵解析——兼论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新工科建设 刘吉臻;翟亚军;荀振芳;21-28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及创新课程设计与实践 任玉琢;徐利梅;谢晓梅;李辉;黄艳;黄廷祝;29-32+46
“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周珂;赵志毅;李虹;33-39
面向新工科的遥感实验教学改革 李刚;秦昆;万幼川;石文轩;40-46
工业机器人专业集群建设探索与实践 温宏愿;孙松丽;刘超;47-51
工科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毛江华;戴鑫;52-56
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建设研究的国际比较——以计算机学科为例 杨国富;余敏杰;57-61+86
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王永泉;胡改玲;段玉岗;陈雪峰;62-68+75
大科学范式下顶尖科技人才及其培养模式——基于21世纪日本诺贝尔奖井喷现象的分析 汪辉;顾建民;69-75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与问题探析 钱辉;高东锋;叶民;76-80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项目式教学的实践与启示 朱佳斌;张国洋;刘群群;张执南;81-86
伦敦大学学院本科工程教育体验教学及其启示 李肖婧;张炜;87-93
面向产教融合的数据工程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尹天鹤;陈志荣;94-98
基于VR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与实践 袁杰;赵倩怡;童华炜;宋金良;99-101+129
学科分类与跨学科发展:基于院系组织的分析 蔺亚琼;覃嘉玲;102-109
学徒制到院校制:19世纪上半叶美国工程教育的大学化进程 游蠡;110-115
专业教育:概念与历史 余东升;郭战伟;116-120
从大学的立场看学科评价与排名中的缺陷 宣勇;121-124+155
数据客观不等于评价科学 张凤娟;125-129
智能化时代工作世界的变革与高职教育的应对——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分析 肖龙;130-136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专业集群建设研究——服务“智能工厂”的发展思路 苏霄飞;137-142
国际职业教育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模式、特点及启示 刘云波;涂晓君;143-149
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 叶正飞;150-155
设计思维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与启示 李炎炎;谢海霞;156-161
高职院校专业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探索——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胡艳;162-165
项目化教学是提高工程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之法 张安富;166-169
基于复杂工程的创新实践情境设计与评价 郑鲲;周晶;王卓峥;170-174+194
基于空间正义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肖仕卫;175-179
工程教育学科建设: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潘海生;彭乾刚;180-186
工程知识传承视角中的工程教育实践本性和应然形态 范春萍;邢境元;李伯聪;187-194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美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考察与汲取——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姜玉平;刘丽梅;1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