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双月刊 文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当代作家评论》创刊于1984年1月25日,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主管的文学评论类双月期刊,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学术点评,开展思想争论。读者对象为作家、评论家、大专院校中文专业师生及文学爱好者。有英文目次。东北地区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
刊名:当代作家评论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主办:辽宁省作家协会
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CN:21-1046/I
ISSN:1002-1809
邮发代:8-183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当代作家评论
创刊时间:1984年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办刊宗旨:
《当代作家评论》遵循“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艺术信念,恪守学术立场,倡扬人文精神,是《当代作家评论》始终如一的办刊宗旨。
作家作品:
自创刊之日起,《当代作家评论》就始终积极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密切关注中国当代文学重大创作、思潮、流派发展的新动向,在二十三年的办刊过程中,《当代作家评论》没有漏掉任何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巴金、冰心、汪曾祺、林斤澜、王蒙、张贤亮、刘心武、蒋子龙、李国文、张承志、韩少功、李锐、莫言、王安忆、史铁生、张炜、阎连科、尤凤伟、贾平凹、余华、苏童、叶兆言、格非、马原、铁凝、刘震云、刘恒、王朔、方方、范小青、迟子建、李佩甫、陈忠实、余秋雨、王充闾、郑敏、牛汉、余光中、北岛、舒婷、于坚等人,每一部新著的问世都有《当代作家评论》关注的目光。切实探讨问题,细致分析作品,以批评的方式参与当代文学与文化建设,《当代作家评论》在国内外文学评论界已建立起牢固的学术权威地位。
录用文章题目:
做一个诚恳真实的批评家 ——王彬彬和他的文学批评孟繁华
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 ——关于王彬彬的文学批评郜元宝
肖像与风景:散记王彬彬教授鲁敏
欣赏文学就是欣赏语言王彬彬
主持人的话王尧,韩春燕
无家可归者与一种文学装置:苏童论项静
平衡的探索与经典的可能 ——论新世纪的苏童长篇小说创作臧晴
作家词典·苏童臧晴
现今中国文学的态势贾平凹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与文脉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3”张未民
汪曾祺接受史的另一面 ——以“宜读不宜演”为中心徐阿兵
西南文学的地域身份辨识农为平
“纪实与虚构:新时代中国文学的走向”学术研讨会综述谢刚
秦岭传奇与历史的幽灵化 ——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孟繁华
历史叙事与写意山水 ——《山本》论之一吴义勤,王金胜
山之本相,史之天窗 ——论《山本》张晓琴
声音在崖上撞响才回荡于峡谷 ——关于长篇小说《山本》的对话贾平凹,王雪瑛
以小说的方式布道弘法 ——谈谈徐兆寿长篇小说《鸠摩罗什》贺绍俊
从西部本位的角度看* ——散谈徐兆寿《鸠摩罗什》张清华
历史原型的新时代书写 ——论跨文体小说《鸠摩罗什》阎岩
倾心营造小说的形而上世界 ——毕飞宇的小说理论与创作段崇轩
史诗时代的史诗书写 ——论何建明报告文学的思想价值与美学品格沈文慧
美学的自觉与“陌上中国”的建构 ——付秀莹小说论曹霞
黄金年代的非主流改革小说 ——《古船》与《平凡的世界》对比研究及对底层写作的启示张晓东
故事与现实的沉潜,幽默与戏剧化的抬升 ——马秋芬小说论刘诗宇
刘玉栋小说伦理叙事特征研究韩存远
亚楠的选择与新世纪散文诗的突围罗振亚,刘慧
新世纪诗歌中的乡村伦理与诗学伦理 ——以剑男的诗歌写作为例魏天无
开启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性的大师* ——王瑶先生致《社会科学战线》田敬宝先生六封信札焦宝
吴义勤:关于文学评论,有许多说法其实都是伪命题舒晋瑜
- 上一篇
《印染助剂》杂志 月刊 化学工业类中文核心期刊(2017版)
《印染助剂》为专业技术性期刊。报道纺织印染助剂新品种的研制与开发成果,介绍印染助剂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及分析测试新方法。读者对象为从事印染助剂研究、生产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
- 下一篇
《戏剧文学》杂志 月刊 文学类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2017版)
《戏剧文学》是由吉林省文化厅主管、吉林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月刊,是吉林省惟一的戏剧专业期刊。多年来,作为吉林省戏剧创作的园地和理论建设的平台,为我省培养了大量的创作和理论、评论人才;同时,在戏剧演出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戏剧文学》作为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全国核心期刊,为我省的戏剧发展搭建了对外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成为吉林文化的品牌和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