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农林期刊 > 农业论文

农业论文

基于土地流转视角的农业物流优化研究

2024-07-26农业论文
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我国在近几年里,不断加强了对农业的投入,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在上升,在2018年已经达到了65815.73亿元,平均每年以8.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GDP中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农业占比不断下滑,在2018年降至6.7%,这是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我国在近几年里,不断加强了对农业的投入,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在上升,在2018年已经达到了65815.73亿元,平均每年以8.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GDP中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农业占比不断下滑,在2018年降至6.7%,这是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009—2018年中国农业数据分析

中国的土地流转政策在2013年底正式启动,2015年是政策执行的第一个年头,此时农业物流已经初具规模,很多企业开始有了农业物流方面的实践经验,对农产品进行了初步的流通,并在市场中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土地流转后,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都得到了保护,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农业生产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投入,如化肥、农药、良种等,这些投入需要转化为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如果农民只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会使其面对市场竞争时处于劣势地位,好在中国的农业物流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农业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体系和政策支持。

随着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互联网技术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对传统农业物流在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流通链条长且复杂,要想使农产品安全、新鲜和高效地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如何将物流技术和设备更好地应用于农产品流通中,以提高整个流通体系的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来看:首先是政策层面上对农业物流给予了充分重视与支持;其次是相关技术层面上也有一定提高;再次是土地流转政策在2016年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在这一年中随着相关政策实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物流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土地流转视角下的农业物流优化展开研究。

崔元荣(2021)以山东省青州市南小王村为案例,对“合作社+产业融合”模式下的新型农地流转模式进行了探讨,对青州市农地流转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以南小王村的典型经验为基础,对青州市农地流转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徐琳(2021)认为:我国的传统农业经济模式正在逐步走向工业化,而原有的农产品物流业已经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姚冠新和杨阳(2018)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发展这两种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物流业的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3]。赵盼盼(2017)以巴彦淖尔市农地流转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为例,对农地流转给农产品物流产业带来的冲击进行了研究[4]。罗晓琴、易旋和王冰(2017)分别对农地流转和农产品物流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研究了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优化问题[5]。

1  农业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1.1  农业物流的概念

就目前的我国而言,农业物流是一种跨产业的、包含了多环节的物流活动,它涵盖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阶段、各个流通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包含了种子和种苗、农业生产资料及重要农产品等的采购及运输、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等各个环节,是一种典型的中间型物流;流通过程中包含了从田间到餐桌,从批发市场到零售终端,是一种链式物流。农业物流属于非实体经济,其运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农业物流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它是一个复杂系统,是由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组成的复合体。

农业物流的概念在西方国家比较成熟,但各国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不同,但都殊途同归,具体概念如表1所示:

表1 各个国家对农业物流的定义

国家 定义

美国 一系列在农业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物品所有权和实物转移的行为

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农业生产中发生的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直至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

中国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环节中进行的物流活动

 

1.2  农业物流的特点

1.2.1  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较强,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运输、储存等环节上有较高的要求。农业产品的特殊性,导致其物流活动与一般工业物流存在明显不同,其基本特性包括:

农产品具有较强的自然属性,对运输、储存等设施环境要求相对较高。而这些条件也决定了农业物流必须以运输为核心,这是农业物流和其他工业物流最大区别;

农产品一般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不同季节对农产品运输、储存等方面的要求都存在显著差异。如春播夏收季节,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将农产品运到市场;夏季、秋季,要求农产品在较短时间内运到市场;冬季则要求产品在更短时间内运到市场等;

农产品包装等物理属性使得其必须以便于储运为主要目标,而这一点在工业物流中已经形成共识;

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运输距离也有限制;

农产品一般具有较高的易腐性,且易损坏,因此对冷链要求更高;

由于农产品运输、储存过程中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所以对物流质量、效率有较高要求。

1.2.2  随着现代交通技术及物流技术的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成本不断降低。然而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由于存在地理环境差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运输能力有限、信息闭塞等因素影响,造成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流转视角下我国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组织模式单一,流通效率较低

土地流转视角下,我国农业物流组织模式单一,流通效率较低,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产品物流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集中在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等,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集中性,而且大多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行为;二是农业物流组织缺乏规模化。虽然很多地方都有农贸产品市场,但是由于规模较小,缺乏统一管理,在物流配送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农村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导致农产品流通困难,影响了农产品运输效率,降低了农民收入水平。

2.2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土地流转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等影响,各地农业物流的需求与供给存在较大的差异。

2.2.1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土地流转大多采用农户自行组织和自我经营的模式,农户在完成土地流转后,并没有对土地进行有效利用,而是将其全部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致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农业物流的发展。

2.2.2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我国主要大城市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体系,但许多偏远地区和乡镇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交通运输体系,而且一些农村地区虽有公路但道路狭窄、路况不好且交通安全措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民在土地流转后进行高效物流配送的需要。

2.2.3  农产品流通环节多、物流成本高。首先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且受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大,从而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其次是农产品物流链条长,导致物流效率低。从农产品流通的上游到下游至少要经过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而中间商还需要参与到各个环节中去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最后是农业物流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系,从而导致农业物流管理成本较高。

2.3  缺乏信息化管理,流通成本较高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缺乏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持,导致我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各环节的信息交流和处理不及时,而且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不能做到实时更新,容易导致农业物流信息资源共享率低。根据目前我国农业物流信息系统现状,不仅对农业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了解程度不够,而且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农业信息化对优化农业物流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因此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对农业物流体系建设起着阻碍作用。

2.4  运输体系不完善,物流效率不高

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运输体系较为健全,但是在某些领域还存在不足。

2.4.1  运输体系不完善

在一些地区,农村道路的建设质量较差,且农村道路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致使农产品的售价增高;同时,由于相关部门在对农村道路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在一些偏远地区交通非常不便,甚至出现了农村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的现象。再加上农产品大多为鲜活产品,且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物流运输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冷链物流。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冷链物流水平较低,造成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这不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和储存。

2.4.2  物流效率较低

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也很慢,致使我国整体的物流效率较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输方式主要以人工为主,且缺乏机械化物流,这不仅使运输效率低下,还加大了农产品的损耗。

3  土地流转视角下我国农业物流优化研究

3.1  创新物流组织模式,提高流通效率

土地流转能够有效地减少分散经营造成的各种风险,农业物流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借助土地流转这一途径,对农业物流进行组织优化,进一步提高其流通效率。

将农业物流企业组织模式与土地流转模式进行创新。农业物流企业可以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与农民合作,向农民提供有关农业物流方面的信息及培训,这样既提高了农民对农业物流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优化整合传统农业物流与新型农业物流组织模式。农村土地流转后,政府可以将农民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业物流组织起来进行联合运输,从而实现高效流通。

3.2  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公路、码头、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农业信息系统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开展农业物流业务,以降低农村物流的成本,提高效率。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公路、码头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村公路的服务功能,使之可以与城市交通相衔接。

3.3  实现农村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首先,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农村物流信息系统,加快农业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数据标准的制定,加强物流信息化管理,引导农业物流企业实现网络化运营。其次,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再次,要加快农村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涉农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标准的执行监督力度。最后,要加强对农业物流主体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提升现代技术水平是推动农业物流发展、实现土地流转的重要措施。

3.4  完善运输体系,提高物流效率

物流运输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农产品流通方式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农业物流运输体系在流通效率方面依然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加上运输基础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使得我国的物流运输成本偏高。因此,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应在发展农业物流过程中结合当地情况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降低运输成本。

4  结  语

土地流转不仅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手段,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从土地流转的角度来看,农业物流的发展不仅要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更要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物流现代化和规模化,还应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对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等。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及配送等环节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业物流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物流体系,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