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与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研究
一.RFID技术的概念与工作原理
1.RFID技术的概念
RFID技术是一种最新的自动识别技术,属于非接触式。它通过向所要识别的对象发射一种射频信号进行自动识别,从而将对应目标的信息识别出来。由于在识别过程中不需要与目标对象接触,所以可以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识别与检测,而且可以对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对象进行精准的识别,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识别效率,使用非常快捷。[1]上个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得到飞快发展,并且在微型化集成电路研究领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RFID技术开始逐渐走出实验室,在市场中开始逐步应用,由于可以对小到几厘米,大到几十米的距离的物品进行精确的识别,并且识别过程中识别对象不需要停止,因此相当快捷,相对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医疗,教育,图书馆领域等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2.RFID技术的原理
RFID技术可以不需要进行接触对目标进行精确的识别,有极高的自动化水平,在人工很难涉及的领域RFID技术可以胜任。整个RFID技术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射频标签,天线,扫描器。射频标签也称应答器,它粘贴在每一个识别对象上,是一个数据载体,每个识别对象上的射频标签的电子编码都不相同,天线在整个系统中起信号的接受与发射的作用。天线与读写器由于各个生产厂家的制作技术不同,有的是一个整体,有的则两者分开。每个RFID技术系统,这三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天线作为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装置,每个系统应至少配置一根或者两根天线。扫描器相对比较复杂,一般又可以分为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控制装置。同时为了将识别的信息上传,还附有多种应用系统的接口,以完成上传和接受系统指令的工作。这些接口的表现途径为标准接口函数,标准接口函数有多种功能以完成系统发出的指令与上传信息数据的结果。RFID在工作的时候,扫描器从天线的部分发出射频信号,在磁场中通过空间耦合的方式发送自身编码信息,并获得识别对象的相关信息并上传至应用系统,进而实现自动识别并对物品相关信息进行收集。[2]
二.RFID在图书馆流通管理中的优势
1.保证图书安全,防止丢失
在条形码技术广泛应用的时期,为了预防图书丢失,图书馆内藏书每一本都需要人工进行磁条的粘贴,在管理图书流通的工作中需要进行充磁和消磁。如果运用RFID技术,一方面对图书实行电子化的标签,则无需进行图书的粘贴磁条工作,这样减少了一道图书的加工工序,同时图书流通过程中无需进行繁琐的充磁与消磁工作。另一方面,电子标签中在储存图书的相关信息时也能储存安全方面的信息,如果人们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图书的借阅,那么则为正常状态,如果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取图书,在通过出口时,RFID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因此在图书馆流通管理领域应用RFID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图书丢失,保证图书馆资源的完整。
2.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图书归位程序简化
传统的图书录入工作一般为人工录入,即使在引入条形码技术后也需要在不能遮挡的条件下录入数据,并且进行庆典工作时,需要一本一本进行扫描,这样的条件下工作效率必然不高。应用RFID技术后,由于信号的传递为无线电,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比较低,并且可以同时对多本图书进行扫描,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遇到借阅高峰的时候,可以缩短读者的等待时间,图书馆的服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减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使用电子标签,质量不会损坏,可以避免条形码应用时期图书扫描无法识别的问题。[3]对读者图书借阅完毕归位的过程中,RFID技术可以方便的归位,只要通过对电子标签的扫描,就能识别出图书所在区域,从而节省了图书归位中消耗的时间,图书管理员可以花费较短时间将其归位。
3.洞悉图书流通方向
在图书馆领域应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图书馆对读者的彻底开放,读者通过办理读书一卡通,在图书馆内的特定场所,使用特定的RFID技术设备,读者可以使用RFID进行结账,对于出现图书借阅逾期不还的情况,超过期限自动进行金额的扣除。同时,运用了RFID技术的书架,可以随时监控图书的流通,对图书的流通方向进行精确的掌握,从而帮助图书管理员对各图书的借阅,流通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4.为读者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
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中可以拥有极大的存储空间,可以存储大量数据,为读者提供精准的图书信息以及所在区域,可以精确到每一个具体的位置,大大节省了读者寻找图书的过程,为读者借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应用了RFID技术,图书具有了很强的防盗功能,阅览室,自习室可以合二为一,为读者的的阅读环境提供更大的空间。有的图书馆内开设了特色的咖啡服务,读者可以得到更好的阅读感受,大量读者的借阅也使文献的流通,对于学术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RFID技术的应用为读者的借书和还书提供了自助服务,无需在人工柜台办理,读者无需排队进行办理,同时由于减少了人力的使用,图书馆的开闭馆时间都可以适当延长,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
三.RFID技术在图书馆流通管理应用中的局限
1.RFID技术的成本高昂,图书馆经费难以承担
RFID技术的设备,电子标签以及技术软件的成本非常昂贵,这是RFID技术在图书馆流通管理应用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应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仅仅标签一项就将花费很大的经费,近几年的标签价格虽然有了较大的降幅,但是最便宜的也在一到两元之间,如果一个图书馆收藏了50万册图书,那么如果将这些图书全部使用电子标签,那么将会花费100万元左右,这对图书馆的财务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影响了RFID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而应用条形码的成本仅为电子标签的十分之一,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相对较多。
2.对人体是否安全以及图书安全尚存争议
首先对于人体的安全性,由于RFID技术发射的电波属高频电波,短时间受到照射的安全性几乎=可以忽略,但是图书管理员对于每一本图书的借阅与流通都要进行管理,长期接触高频电波对人体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是否会损害人体的免疫力,是否会诱发癌变,这些问题至今尚无科研结果,存在很大的争议。其次,对于图书的安全是否可以保证,虽然电子标签相对条形码磁条具有一定的优势,质量也更容易保证,但是由于电子标签的面积较大,相对条形码的磁条更易发现,如果被一些读者撕掉后是否有后续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疑问,并且电子标签防水性能不好,如果到了夏季阴雨潮湿,电子标签的信号容易失效。如果电子标签被损坏,那么相对条形码技术的防丢失功能将会大打折扣。
3.标准化以及兼容问题
截至目前,国际标准组织,欧洲标准委员会以及其他国家等10个国家都发布了各自RFID技术应用的标准,在这项领域中,存在不同的编码体系,在无线频道,和信息上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全球未曾达成统一,没有统一的使用标准,这影响了RFID产品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图书馆的流通管理应用程度。同时在目前多数图书馆已经应用了条形码技术,由于对馆藏图书的编码没有统一的标准,电子标签的编码在应用于已有条形码的图书是否兼容,也是RFID在图书馆流通管理领域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4.电子标签读取以及系统的集成有待改进
首先,电子标签在相应的距离和正常的使用环境下,扫描器对标签的读取率较高。但是目前RFID的技术发展尚需更进一步的进展,当射频电波的信号较薄弱或者被金属片遮挡信号的情况下,电子标签的读取率仅为百分之八十。因此电子标签的识别与读取尚需进一步的提高。其次,RFID技术与目前图书馆的系统能否合理整合,目前我国许多图书馆的管理运用的都是双轨模式,如果把原有的技术与RFID技术同时应用,是否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RFID技术在研发过程中还需对软件系统做相应的研究,以使RFID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图书馆的流通管理领域。
四、未来展望
实践证明,RFID技术可以加速图书馆借阅的手续,使流通速度大大提高,提升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图书的及时归位,并有效的预防图书在流通过程中的丢失,最为重要的是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大的便捷,全天开放的图书馆可能成为现实。当然RFIS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应大力进行创新,加大技术研究力度,降低技术成本以得到更普遍的应用,同时切实改善技术漏洞,制定统一的规范,从而使图书流通更加方便,并且根据自身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实行具体的措施,在不断的探究中找寻适合自身发展及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道路。